先到张家界,后到边城。这是两次不同的旅行。
张家界
从湖北一路坐车过来,路上折腾得有点累。一进山,我马上精神来了。过了大门不远,就见到一群猴子在嬉戏,然后就遇上金鞭溪,天子山。的确是风景如画,名不虚传。群峰兀立,形象各异,变化无方。有的山峰相当眼熟,看了路边的指示牌,原来《西游记》曾在此取景。像《西游记》那样美丽的大戏,估计再也拍不出来了。八十年代的九寨沟和张家界,可不是如今的面貌。现在的中国,还能开发出来几个那样的去处?何况这部戏取景的地方太多,除了以上两处,我在青城山,在贵州,在福建,在安徽,在新疆,不少地方都见过戏中的场景。
这一天的结果就是因贪恋山色,误入深山不知归路。我一向很少迷路。当天色暗下来之后,有点不知所措。沿来路回去,实在太远;硬着头皮向前,又不知道怎么走出去。这时候远处来了一人。旧时湘西是出土匪的地方。来人和“土”沾边,不是土匪,而是土族。一个瘦小的土族汉子,刚收工回来。他得知我迷路了,马上表示要当我的导游,随后领我上了小路。转了几圈之后,终于上公路了。他说我前进的方向没错,是地图标记不当。本来公路还没修好,全是当地人才熟悉的土路;图上没有注明。
导游引我到了一家旅馆。张家界是个国家公园,地方很大。过去因为旅游业泛滥,旅馆极多。如今已经少了。住宿条件一般。晚上有服务员问我是否需要按摩。愕然。
次日导游带我把昨天遗漏的景点转了一遍。他给我讲了些关于自己的情况,生活艰辛,在山上干活,家里人口又多。我请他吃了午饭,又给了对方一点钱。
一路见到观景火车,也算方便游客。居然还有电梯。实在不够爱护自然环境。下了山,回到市里。找饭店好好吃了一顿。两条腿发沉。勉强去买车票,准备回京。
凤凰
放下《边城,湘行散记,湘西》,将视线挪向窗外。景物不疾不缓的向一端逝去,大概已离开湖南。火车在一点点接近北京。
手机忽然响了。朋友说OFFER已经来了。我心里轻松了一些。赶回去就该办签证手续了。如果顺利再过几个月该到欧洲开始生活。读书自然是个借口,到一处新天地历练对我更具意义。也许会比现在好,也许比现在还糟。不过未来属于时间,并非想象可以构建。
两年前来过湖南,只去了张家界。回去后身上只剩下一点钱,又借了其中一部分给朋友。那时我既没事做,也没什么打算。现在回头去看,两个“我”有很多不同。那时的我,确实想象不出自己如今的样子。
当年大学图书馆里那套红色书皮的《沈从文全集》给了我太多震撼。不管像边城那样的世界是否存在,一定要去看看。今天仍有无数抱有单纯美好愿望的年轻人,来凤凰捕捉小说中的影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想必不知道“边城”是指茶峒,并非凤凰古城。不过仍然可以找到乐趣。因为古城保存得还好。何况沱江边那些数不清的客栈餐馆和商店值得去试试,夜色下五光十色的酒吧更能找到乐趣。
现在,我多少有点困惑。任何优美的风景,在被人发现并广为所知以后,就只能走向毁灭。一个热爱旅游的人假如意识到这点,肯定会感到矛盾甚至痛苦。因为破坏风景的人正是旅行者。这次在凤凰呆了三天,每晚我都能见到在江边放莲花灯的游客。黑夜中点点灯火沿江向下游而去,不仅有静谧的美,闪烁的江面还带着一丝迷离感,让人心神怅惘。
不过那些灯却无法漂远。最多不过百米,红烛燃尽后也就灭了。甚至蜡烛直接被江水熄灭,随纸片一起沉入江中。沱江的水因而更浑浊了。卖灯的孩子告诉你每盏灯代表一个心愿。不过按风俗来讲,放灯通常是为了祭奠亡灵。
我本该迅速浏览城里城外的所有景点,不留什么遗憾。这次却连沈从文故居都没到。第一天下午想去;得知必须买联票,要加上其它几个景点。结果没了兴致。也因为那天很热,刚从梵净山下来觉得疲倦。后来没再去看。
没读过《边城》或者其它沈老作品的人肯定很多。这很正常。但凤凰号称“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一定有沈老很多功劳。“翠翠”这样的店铺名号在古城内屡见不鲜。靠前辈吃饭,其实也无可厚非。
至于拜访附近苗寨,欣赏民俗表演,再买一堆特色工艺品作为纪念——这些我也没兴致了。入夜后的凤凰街头,不时能碰到身穿苗绣的年轻男女。他们会邀游客去篝火晚会,或者到寨子去做客。尽管多数风俗已经消失,了解过去至少是一种纪念方式。我不愿面对虚假。对方的生活毕竟变了。在同当地姑娘就一件银饰讨价还价时,感觉与在专卖店里并无区别。
回忆一下,这几天里我都做了什么?
头一天,下午在旅馆顶层撑起大阳伞,坐在木椅上看下面的沱江,还有吊脚楼。不知不觉睡着了。晚饭后走到一处酒吧,喝茶。窗下有架大水车,转个不停。还有妇人拿着木槌在江边洗衣。看着莲花灯在江面上明明灭灭,开始数数。后来有对情侣走进店来,坐到边上的桌子,一定要喝鸡尾酒。老板娘向他们耐心解释。我结账离开。回去打开房间窗子,在水流声中睡去。
次日中午起床。在江边找到个清净地方,拿小说打发了一下午。晚饭后经过一间有台球的酒吧,忍不住走进去,和陌生人一起打台球。赢了几盘,败给一个外国女孩,大意了。之后回到房间,看比赛。窗户开着,没有风,有些热。
第三天起得早,在城里跑来跑去,终于订好车票。换了住处。午饭后下起大雨。在房间里看《兄弟连》,大概两集。出来去车票。大雨驱走炎热,但带来许多游客。到网吧查邮件。天黑了,在书店买了一本沈老的书,看到很晚。
今天一早起来。街上很安静。石板街上有人在清扫马路。拦下出租车。司机说涨价了。赶到车站,去吉首。过桥时透过车窗再看看小城。
两岸山坡上密密麻麻,尽是青色瓦片的吊脚楼。不少已显得破旧,临近江面的木板变成了灰黑色。有些楼外张挂着红色灯笼。碧绿的江水静静流淌,水不算清澈。水面上荡起一层轻雾。高处的山尖也飘过白色云烟。总之很自然。车加速,很快离开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