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记?深耕台北

  • 2013-01-24 17:24:28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914

中国雄鸡的肚子下,浅浅的海峡相隔的另一边,这个南北长约395公里东西宽约144公里的小岛,虽然近在咫尺,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却是世界上最遥远而神秘的地方。2007年3月底,在花费400新币签证费和3个礼拜的等待后,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踏上这块特别的中国土地。

由于有公干,不能参加旅行团,看来在台湾的7天,都要耗在台北了,也好吧,我的深耕台北之旅。 楔子 做皇帝的女儿不一定是好事;做皇帝的女儿却不受皇帝重视肯定不是好事;平时不受皇帝重视,但一到国家有难就被送去和亲也算蛮可怜的;和亲一次也罢了,国家有难就被送去和亲,事后又抢回来再转手,这种命运就只能用悲惨来形容了。 台湾也名“福尔摩沙岛”,是葡萄牙语“Ilha Formosa”(美丽之岛)的音译。的确,台湾风景秀丽,但翻开台湾的历史,却是满目疮痍。 从16世纪开始,荷兰人与西班牙在这里争夺;郑成功在这里苦战;清军击败郑家军后台湾归入大清版图,初期清朝政府对于台湾的统治采消极政策,未经许可禁止移民。直到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由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励精图治,使台湾在短短五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西化的省份。但好景不长,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签署的马关条约下,台湾及澎湖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为加强对台湾的控制,推行“皇民化”运动,鼓励台湾人说日语、姓日姓、穿和服、奉祀日本宗教信仰,全盘接受日化生活。并召集台湾人从军或负担军队劳役,投入中国及东南亚战场。 1945年,二战结束,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设立与中国大陆省级行政体制不同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但因为官员贪污严重、军警纪律败坏、战后经济崩溃和政府急于“去日本化”造成文化上的冲突,以及部分外省人(战后移民)相对于本省人(战前移民和原住民)在社会和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待遇,在1947年初,查缉私烟所引发的警民冲突导致“二二八事件”全面爆发。许多与事件无关的各界精英与百姓被杀害或逮捕之后不经审判而被监禁、处死或就此失踪。此事件揭开了19世纪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高压的序幕,并埋下后来族群对立态势与台湾独立运动的种子。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带来的除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外还有大批各界精英。初期蒋介石以反攻大陆作为口号,为了延续政权合法性以反攻大陆为由冻结宪法,施行戒严法,展开世界最长的戒严时期。同时政府也利用美援,推行经济上的变革,稳定农业,扶植工业及中小企业,为日后台湾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在蒋经国统治末期,社会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政府不得不宣布开放报禁、推行普选,台湾从此走上民主与自由的道路。 于是,今天的台湾中国文化、日本文化、西洋文化和原住民文化相互交融,别具特色。

被边缘化的城市 太阳、微风还有种满热带植物的明黄色樟宜机场和新航漂亮空姐的微笑,新加坡什么都是暖暖的。用完餐还可以品一杯本地独创的鸡尾酒SINGAPORE SLING (新加坡司令),嗯,喜欢这种入口微辣,然后苦中带甜、甜中裹酸的丰富口感。 吃饱喝足,看了一部《夜宴》和半部威尔.史密斯的励志文艺片,飞机就着陆在桃源中正机场。说到中正机场,这里可是新航的伤心地,历史上唯一一次空难就发生在这里,其实应该说是“地难”:2000年,一辆满载的客机起飞时误入修葺中的跑道撞上施工的吊车,死了近百人。默哀中……。 踏出机舱,第一感觉是??冷啊!开始认为也许是我很久没有感觉过寒冷了,但仔细体会一下,冷色调的搭客大厅加上稀稀疏疏的旅客,这种感觉其实是冷清。与熙熙攘攘的新加坡和沸腾的大陆相比,台北是一个在长期内耗下渐渐被世界边缘化被冷落的城市。

高速的公路 低速的经济 从机场乘大巴往台北市区的路上,灰灰的天空、淡淡的薄雾,让人恍惚回到成都,高速公路全世界都大同小异,但路上跑的车,还是可以告诉你身在何方。 成都休闲,人们讲究生活趣味而不那么为面子死撑,五颜六色的家用车开得不亦乐乎,QQ、奥拓满街跑。深圳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特区,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寻梦人在生意场上跑,哪能开个卡通车呢,10万以下的车在深圳关内都少见。香港人勇于拼搏,大都喜欢创业当老板,劳斯莱斯是富豪们的首选,在香港的街上不经意就能看到那个女神的LOGO。新加坡人善打工当高级白领,收入相对稳定,即使拥车超级贵,但400万人口依然拥有70万辆机动车,其中奔驰、宝马等约占总数的1/15,而且5年就换,一般新款刚上市旧的就卖去国外了。马来西亚独立50年来经济发展早,但后劲不足,满街都能看到20年以上的老爷车。 在去台北市区的高速路上,没有许多大城市机场高速的堵车现象,车的组成接近深圳,但旧款居多。同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的GDP在两年前被韩国超越,成了龙尾巴。

博爱台北 在孙先生的字典里,“博爱之者,为公爱” ,“有救世、救国、救民三者,其性质皆为博爱。” 49年,国民党的东渡台湾,也把“博爱与自由、平等”的三民主义思想这样的精神带来这里,希望建立一个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也许是长期受“博爱”的熏陶,台北人文明、亲切,礼让、尊老爱幼随处可见。 由于台北公共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所以在台北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地铁和巴士代步,其中公共交通系统的让座与排队文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 许多地方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都有“老弱病残孕”的专座,而台北直接写的“博爱座”。很让人感动的是,当车厢挤得满满时,博爱座很多时候都是空着的,大家都把它留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在一辆巴士上,我看到一个大约是刚上小学的小男孩背着个硕大的书包从前门上了车,一路走到车中央,沿路一些年轻或已经中年的人纷纷起身让小朋友坐,小朋友微笑回绝了大家,很坚强拉着扶手站着,我数了数,让座的人前后一共有6位。 在去地铁木栅线上,车厢站满了人,但两个博爱座还空着。这时一位年轻妈妈带着7、8岁的小女孩和她的阿麽上了地铁,看到有位,约60来岁的阿麽就拉着小女孩的坐到了博爱座上。可小女孩看到博爱座三个字,忙站了起来拉阿麽说“起来、起来这个是让别人坐的!”,阿麽又拉她坐下说“没有关系,坐吧”。小女孩不肯坐,跑去问她妈妈,妈妈告诉她“这是给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有需要的坐的,阿麽老人家可以坐,你不可以”。小女孩明白了,回到博爱座旁边站着,还给她的阿麽说“阿麽你坐靠边一点,让别人也可以坐吧”。 公共场所的排队文化,也是台北的一大景观。从车站到售票口,几乎所有等候区,无论有无围栏或划线乘客都能自觉入口处一线排好,先下后上完全不拥挤。在搭乘手扶电梯时,人们也会自觉排到电梯左侧,右侧则留给要快速上下的人。难得啊~~~! 新加坡人也排队,但新加坡社会的次序靠的是严刑峻法“罚”出来的。而台北的公共场所很少看到罚款的告示,即使有,金额也不到新加坡的1/10。台北的优雅社会靠的是长久的教化,就算与“罚”出来的次序社会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而层次是不一样的。当然,教化也要有群众基础,台北很多人可是当年百万精英的后代。 在人文素质上有今天的成就,台北人是很有优越感的,所以李敖可以骂新加坡人“种不好”。虽然经济每况愈下,台湾的慈济佛教慈善组织在全世界依然蓬勃发展,台湾人还是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还有温情还有人文关怀。

台北的中华情怀 领导层的思维,决定所领导组织的发展方向。蒋介石其他的我不做评价,但从他带着故宫文物在大陆展转几十年最后运到台北,可知他是一个极重视文化的人。宋美龄虽然亲美信基督,但她设计的圆山饭店因为中华味十足的曾位列世界10大饭店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直到现在也是台北的文化地标。 在台湾“忠孝、信义、仁爱、和平”是主干线的路名;四书五经是学生必修课;“礼运――大同篇”被铭刻在政府部门的大堂、国父纪念馆;巴士路牌的设计也状似河图洛书。 即使是信义区这样的新商圈,世界第一高楼TAIBEI101(我去的时候是,现在被迪拜超越了),设计灵感也来源于中国的宝塔与竹笋,并在外墙与内部都饰以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如意。就连大厦的标志也是三个古代铜钱连接起来,其负型形成101 三个字。本来看了吉隆坡双塔,觉得它在把大厦的横切面设计成回教传统图案十分有意思,但现在觉得101才是古典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即使现在他在物理高度上被他人超越,在设施先进程度上被他人超越,而在文化高度上他很难被人赶超。 这样浓浓文化的熏陶下,台湾走出了李安、林怀民还有赖声川等一批能沉淀下来做事的文化大师。也出产了珐琅瓷、琉璃工坊、琉园等精美的工艺品。 最初认识SM,很奇怪一个老外怎么中文那么好,其古文的造诣甚至在我之上。他说学习中文主要来源于四方面,一:小时候家里大人爱看的中国南部地方戏曲,二:马来西亚华校系统的华文教育,三:台湾的大学时光,四:最近10年在中国的游历。但其中让他精进的还是台湾,他还记得当年政治大学升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士不可以不弘义”,这样的题目,恐怕现在中国许多高中生拿到都头痛吧。 也有说东南亚的华族也保留着华人的传统文化,但几年生活下来,发现所谓的保留只是求神保佑那种形式上的继承,而缺乏更深层次精神上的传承,毕竟当年南下的都是些目不识丁的人。 最完整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地方,非台北莫属。

书香台北 小小台湾、2000来万人口却拥有上百家电台,百花争艳,各具特色。其中中天卫视、都会台、TVB星河频道、「V」、东风卫视、星空卫视、东森亚洲卫视、台视国际台、天映频道等都可以在新加坡看到,而且收视率颇高。 与媒体一样,言论自由和独立的台湾出版业也异常繁荣,“天下”“时代”“远见”等大出版社的书很多都有中立的角度或独到的见解,值得一看。而在台北品书,不可错过两个地方:重庆南路书店一条街和诚品书城连锁。 说到重庆南路,呵呵,这是老蒋的阿Q精神。退守台湾后就把台北的街道都改了名字,除了“信义、仁爱、和平”外,就是中国各大中城市了。这样统治着台北,也有了统治中国的意味。 从几十年前开始,重庆南路就是这样一家连一家的书店。爱书的人,可以就近找个酒店在这里从早泡到晚。泡到10点书店打烊了还想泡也没有关系,去敦化南路诚品连锁的旗舰店,24小时营业。 书城哪个大城市都有,但像诚品这样做到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成为一种城市文化象征的不多。因为诚品给自己的定位不仅是一家卖书的商店,更是一个文化的聚合场所。敦化南路旗舰店,楼上几层除了琳琅满目的书,还有诚品文具、T恤等各种周边产品,楼下除了特色工艺品还有许多创意商品。从摆设到氛围,这里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可踱来踱去一目十行,亦可席地而坐慢慢品味,就算不看书,只看着很多人找到自己的所爱沉醉其中,也让是让人开心的事。 民进党执政以来,经济每况愈下,很多投资都转移走了,但相比其他商场的萧条,诚品24小时都难得的热闹。虽然外界看台湾似乎乱七八糟,但一个肯学习的城市,还是能让人看到他的前途.

创意台北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说台湾是个适合年轻人的地方,特别是西门町,卖许多有意思的东东。可惜去西门町两次,都下着雨,没有繁华的感觉,但店铺里的出售的东西的确五花八门,时尚且创意十足。 最有意思的是在西门町一个商场里遇到“火柴帮”――,一个设计学校的团队,将火柴定位为一种很酷的礼物或者装饰品,有每一种动物都代表一个故事的动物系列,有屁股着火的裤子系列,还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立体火柴盒的三角系列。太好玩了,虽然十来个火柴盒就售价人民币100多,但我还是一口气买了一套。 大学毕业以后,与设计的路越走越远,一方面觉得自己学艺不精,一方面社会也不那么重视。还在设计界奋斗的朋友也感慨“这年头有几个真正在做设计的,都在被设计罢了”。如果生在社会创意十足的台湾,也许我会把这份事业继续下去。

美食台北 我对食物的理解是“所谓美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新加坡自誉为“美食之都”,在我看来因该是说这里国际化,啥菜都找得到,但这些美食都限于中高档的地方,普通老百姓解决三餐的食阁和小贩中心的东西真是――既不健康也不精美,实在不敢恭维。 台湾的食物,有名的还数各类小吃。台湾小吃土著、闽南、日本等各家特色又自成体系,而且关键是能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珍珠奶茶什么的随着台商们的加盟店跨过海峡,走到大陆的各级城市。 “士林夜市”,一个名气很大、热闹且脏乱的地方却是传说中品尝小吃的绝佳地点。去吃了蚝煎什么的,感觉般般,但小吃档花俏的招牌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冰水的档口,真让人眼花缭乱,那MM特会招徕生意,可他们的冰水很难喝~~~~。 台湾的美食,在精巧上传承了日本菜的精神。冷气食阁里套餐的品种远远多过新加坡,而且美观又美味。而至今让我念念不忘的是教授请我们吃“上品鱼翅”套餐,无论前菜、沙锅排翅煲还是餐后点心,每一份都色香味俱全。而且价格不贵(相对大陆和新加坡等地的海鲜)。后来还有朋友请我们在“馥园”――一个像苏州园林的地方吃了另一顿鱼翅套餐,也不错,但个人更爱上品的味道。如果还有机会去台北一定还要光顾上品!

政大八十 卓越踏实 黄埔军校走出了大批那个年代的武将,国民党中央党校则培养顶尖的文官。即使随国民党迁来台湾后,党校也更名为政治大学,猫空山下的这所学校依然是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地方。 SM说当年他在这里读大学的时候,虽然学的是会计,但每个同学课桌上都刻着“拯救大陆同胞舍我其谁!”晚上寝室里也在讨论怎么拯救大陆同胞。呵呵,和当年大陆天天喊“解放台湾”同胞一样。 今年适逢政大80周年校庆,SM旧地重游,颇有感慨。校外几十年的阿姐炒菜店还在,但阿姐早回老家抱孙子去了。校内“果夫楼”、“中正图书馆”依旧,但政大已经褪去了政治的外衣,转型为一所综合大学。 不只政大,曾经是反攻大陆的宣传的的国父纪念馆,现在也撤掉了那些灰色的照片,改为了艺术团体的活动中心。 历史,不能忘记,但也不能老死死背着背成承重的包袱。

亲历3.31大游行 社会如果经历一种极端,便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台湾,经历了国民党早期的高压后,现在走向极端的自由民主,游行是家常便饭,不但有组织有纪律,还有形式有内涵。 到一个城市,我喜欢买一份当地的报纸,因为他很能反映当地的喜怒哀乐、风土人情。住进圆山饭店,打开报纸,半版蓝色的广告很引人注目“不爽很久了,出来呛声吧”,落款是――国民党?嘿嘿,有好戏上演了。 凯达格兰大道,本来是总统府前一条以台湾一个少数民族命名的路,因为宽阔又接近总统府,成为了游行组织者最爱申请使用的路段,前段时间就因为100万红衫大军名震全球,也是此次游行的终点。 算准时间,从中正纪念馆地铁钻出,刚好遇到走了两个小时向凯道集合的游行队伍。和电视里一样,一些宣传车开在中间,彩旗飞舞的车上有国民党的议员拿着喇叭喊口号,游行群众边走边挥舞着旗子跟着喊。也有的政治明星沿途给群众交流、打气,看到暴料天王邱毅,很多人都围上去找他签名。不过,游行的群众看起来都有些岁数了,是国民党的支持群老化了,还是台湾的年轻人都对政治失去的兴趣? 除了挥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大部队,游行队伍里还有些比较年轻的红衫军,拿着倒扁大旗大喊阿扁下台。甚至有募集资金要和阿扁打官司的和乘机抢镜头宣传保钓运动??????真实丰富多彩。 游行的终点,是设在凯道上一个以阿扁所在的总统府为背景的舞台,先是一些艺人的表演,接着是国民党从中层到高层的演讲。除了荣誉主席连战,当内全部人马都拉出来了。中间一个小插曲,当国民党本省籍代表、行政院长、原小马哥08年最佳搭档的王金平上台说到“如果??????,我们也不会建议用蒋公的??????来换。”下面一个阿麽马上大喊“王金平不能出来选”! 呵呵,有的东西,是金不换的。 说到小马哥――有学历有资历有魅力的超级无敌老帅哥马英九,真人看着也不错,说话蛮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可惜我现在已经忘记他说的啥了。更可惜的是,台湾残酷的政治现状让他不能像普金一样成为一个“人人都想嫁的人”。 关于08大选,虽然我与国民党有些渊源,虽然小马哥比老谢清廉更比他帅,但我希望老谢胜利,因为台湾的乱局需要一个精明、手段多、抗压强的人来收拾。而小马哥,就算去南部常驻,就算为了拉票和南部农民一起上山砍柴下河捉鱼,也改不了温文而雅的本质,他只适合做一个道德权威。他的职位,应该像新加坡总统那样,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平时只用握握手、剪剪彩,蛮好。

悲喜美丽岛 回忆起台北,就像回忆起一位美丽坚韧的女性,虽然不幸但不屈不饶,让人钦佩。 回头看看半年来陆陆续续写的游记,柔婉平和。与以前西安、苏州喜欢尝试不同体裁,与拾阶而上的尖刻犀利都不一样。台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明明是大城市,但不虚伪不浮华,而是给人一种世外桃园般明净的感觉,温暖安详让人怀恋。

(中华味十足的台北101与裙楼)

(创意火柴盒)

(反映热烈)

(还是大中至正的时候)

分享到: 0
上一篇: 台北:六合夜市